▲2月28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在肯尼亚首都开幕。图/新华社
3月2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闭幕。近200个会员国的超2000名代表参会,会议通过了具有历史性的《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
这是一份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会后向媒体提供的信息,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批准签署了该决议。决议提出,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消费塑料和管理塑料废弃物的方式。
终止塑料污染,国际社会成员均有责任,但头号塑料垃圾制造大国美国理应承担更多责任。
▲2019年7月14日,上海科技馆展出装置艺术作品“巨环”。这个艺术作品由塑料制品组成,提醒人们减少产生和丢弃塑料垃圾。图/新华社
美国制造的塑料垃圾超欧盟总和 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去年12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塑料垃圾总量连年增加,2016年达到约4200万吨,居世界第一,比欧盟所有成员国同年制造的塑料垃圾总和还要多。 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2016年制造的塑料垃圾中只有不到一成被回收,海量垃圾被运往发展中国家,这一做法已持续30年之久。 支持这一研究结果的现实事例是,近年来美国对外输出的塑料垃圾大增。有报道指出,2018年美国向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出口的塑料垃圾分别增加近2000%、273%和46%,远超这些国家的处理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 美国有时以贸易协议的方式掩盖向外输出塑料垃圾、转移环保成本的真实意图,有时则采取走私偷运的方式。一旦遭遇塑料垃圾进口限令,美国甚至不惜以贸易制裁的方式加以威胁,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2019年5月28日,马来西亚政府在巴生港查获一批申报作假的洋垃圾,这些垃圾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图/新华社
▲一名潜水者拍摄的海洋污染令人触目惊心。图/IC photo
重视环保的拜登政府为何视而不见 拜登政府上台后,提出了“绿色新政”,包括确保美国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并在2050年之前达到净零排放,使建筑、水资源、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反对污染企业滥用权力等,还提出了一项为期10年、耗资1.7万亿美元的行动纲领。 按理说,拜登政府对塑料垃圾应该有所应对。但事实是,拜登政府对塑料垃圾未置一词,而是延续了以往的政策。 这与塑料产业的话语权有关。塑料产业与石化工业关联密切,属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关系。任何对塑料产业的治理都可能引发议价能力强大的石化利益集团反击。所以,美国限塑、控塑只能在个别企业展开,形不成统一行动。此外,汽车业也对塑料产业也有较大依赖。可以说,塑料产业——包括废料处理产业,与石化业一样,是拜登轻易不能动的奶酪。 过去,美国就曾拒绝加入多项不利于其塑料产业的国际公约,现在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新决议有了,美国又该如何? 其实,就算拜登政府立场积极,也未必能在下一届延续,正如美国对《巴黎气候协定》的时进时退。在美国,环保政策的制订俨然已非公共政策,而成了政党博弈的工具。这让限制塑料污染的前景,实在明亮不起来。 特约撰稿人 | 徐立凡(专栏作家)编辑 | 刘昀昀实习生 | 韦英姿校对 | 吴兴发